互联网医疗近来发展很快,医疗类的APP越来越多,比如阿里健康、微医、春雨医生、大姨吗等等,各家产品各有特色,我自己也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医疗APP设计,在产品设计上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,在设计其他类型的产品时也可以参考。
一、信息表达需要准确而慎重。
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性,医疗产品的设计需要更加慎重,除了程序本身不能出现低级错误,设计方面在信息的表达上更不能出错;
曾经听说有人因为APP上显示的住院费用和实际的费用信息对不上,和医院大闹一场...这种错误实在是不应该,如果不能保证程序的信息能完全和医院系统里的一样,一定要写清楚以哪个为准,防止产生纠纷。
费用信息的说明提示
APP里的提示语,一定要清晰明白并且要明显,不能像蒙娜丽莎一样,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在朝自己微笑。很多可能在其他类型的APP里可有可无的提示语,在医疗应用里却是必读的须知,用来告知用户业务流程,这种时候一定要明显,必要时可以用警示框来提醒。
创建就诊人时的提示信息
二、如果不能给患者带来愉悦,至少也要舒服。
患者因为挂号看病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,加上生病心情不会很好,医疗产品在界面的配色和布局上不能给用户带来紧张感,要用清新舒服的配色来给患者带来愉悦;
这个时候就不要大面积用橙红色系了,会刺激用户的情绪,带来兴奋感,尤其是红色,在医院的氛围中不是很受欢迎。蓝色和绿色则可以给人带来宁静,设计医疗产品时可以多使用这种色系。
还可以做一些特别的设计,例如页面中的loading动画,可以减少用户等待时的焦虑。
医疗产品加载动画
以及页面当中没有数据时的空白页,也可以做一些温暖的小设计。
微医的空白页设计 很可爱
三、操作要人性化,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。
由于大部分用户是中老年人,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对手机的运用不是很熟练,所以操作一定要明确,不能过于简化,提示语也要全,还要有很强的容错性。
(1)容错性
当重要或操作结果不可逆的时候,询问用户让其知道操作的后果。
当用户取消挂号或退款的时候,弹出提示框,为了防止用户误操作,需引导用户点“取消”,点击“确定”是不可逆的,不应该再去强调这个按钮。
(2)站在使用者的立场看问题
界面中用到的文字应该用清晰的语言来表达,应该站在使用者的立场去描述这个功能,不要使用难懂的术语。
比如团队内部将患者和医生聊天这个功能定义为“医患沟通”,并不代表在患者端APP上就可以写医患沟通,而应该用“找专家问诊”这种站在使用者角度的语言来描述,会友好得多。
而更可怕的就是患者在使用APP的过程中出现“待HIS确认”、“某某字段返回为空”这种字眼,天呐,如果不是搞IT的,我一个年轻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会懂吗。
订单缴费状态的表示
(3)考虑用户群体的特征
线上诊疗类尤其是医院自主研发的APP用户大多是中老年人。我在观察我爸妈用手机的时候,发现他们对界面上每一句话都会看的很认真,进行每一步操作都很慎重,生怕哪一步点错了。
近几年流行的APP引导页,形式越来越多,效果也越来越酷炫,引导页可以介绍产品的主要功能与特点,体现产品的风格,或是用于做一些推广,一些做的有意思的还会赢得用户的口碑。但是我妈每次安完一个新的APP,看到引导页她都会问我该怎么操作,因为点了屏幕没反应...后来她就很机智地把APP退出重进,引导页就没了...(一个同事说她妈妈会直接把APP卸载掉...)
虽然对于智能手机用的比较多的人来说,知道引导页可以跳过,看见最下边的小圆点就知道可以滑动,但是对于大部分中老年人来说,还是比较迷茫的。
(微医的引导页↓就比较茫然...)
微医的引导页 好看但是不够友好
我相信这是很多爸妈会遇到的问题,他们不在乎引导页上画了什么说了什么,一心就想着赶快进去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。我们在做医疗产品时,要考虑到这一点,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,能不加引导页就不加,如果是怕用户不知道怎么用,想要介绍使用流程,可以用操作明确的新手引导代替;如果一定要加引导页的话,可以把右上角的“跳过”变成“进入首页”这种比较明确的按钮,总之不要让用户迷茫不知所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