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说到情感化设计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了。那么我们该怎么将它运用到UI设计中来呢?
要了解上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清楚什么是情感?
《心理学大辞典》中认为:“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”。情感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,它能帮助评价处境的好坏,安全或危险。
那么什么是情感化设计呢?
唐纳德.诺曼在《设计心理学3-情感化设计》中将他分为三个层次,
以及其区产品之间的关联
本能层次是先于意识与思维的,它是外观要素和第一印象形成的基础,
更多强调的是产品给人的初步印象,着重与产品的外观、触感
行为层次与产品的使用及体验相关,包括:功能、性能及可用性。
反思层次则是意识和更高级的感觉、情绪及知觉;也只有这个层次才能体验思想和情感的完全交融。在更低的本能层次和行为层次,仅仅包含感情,没有诠释或意识。诠释、理解和推理来自反思层次。而在这三个层次里,反思层次最容易随着文化、经验、教育和个体差异的不同而变化,并且超越了其他层次。因此对于同一件事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却讨厌。
本次文章重点介绍的其实是情感化设计中的一小部分——插画设计在
情感化设计中的作用,但是为了便与理解,这里还是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三个行为层次,
以及在app产品中的对应关系
本能设计和第一反应有关
其最好的情况是,当人们第一眼看到设计,就禁不住叫道“我想要”。你是否有因为看到一款关于app截图的结束,就立马跑去appstore下载?你是否因为一款app的视觉设计非常美观,即使不用也没有卸载呢。就是这个道理啦
唐纳德说:具备视觉和平面艺术家以及工艺工程师的技能,才能进行有效的本能层次设计。(这里指的是工业产品设计)
那么作为ui设计师呢?
当然也需要视觉和平面艺术家的技能,不过说的通俗一点即:icon绘制、界面排版、插画绘制、颜色搭配、动效等等...
行为设计和使用有关
这时候外观就不那么重要了,唯一重要的是功能的实现。如果这个功能不吸引人,那么谁会在意他多棒呢?
这是那些注重使用性的实践主义者所保持的设计观点。
优秀的行为设计有四个要素:功能、易理解性、易用性和感受。也就是说了除了产品的功能痛点之外,其界面展示、交互方式、用户体验也是十分重要的。
良好的行为层次设计的第一步,就是了解顾客如何使用产品。
而产品设计的真正挑战在于“最终了解用户那些未被满足和未明述的需求”
不过小黄车的开锁和还车体验实在是有点糟糕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