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思层次设计涵盖诸多领域,他与信息、文化以及
产品的含义和用途息息相关
你有时候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选择某一款app?或者因为某些事情卸载不再使用某款app?这些都是属于反思型的决定。唐纳德说:产品不仅是所有功能的集合,他们真正的价值可以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,而其中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建立自我形象与社会地位。
反思层次的活动常常决定着一个人对某件产品的整体印象。当你在该层次上回想这件产品,思及它的所有魅力和使用经历时,许多因素将一起作用;同时,它在某一方面的缺陷可能被另一面的有点所掩盖。在整体评价中,一个小缺点可能被忽略(或放大),完全打破它原本应占的比重。
目前app store 上有大量的相近或者功能类似的app,那么我们最终选择使用的是同类型中的哪种产品,反思层次气到了决定的作用,他包含并超越了前两个层次。
随着不停的迭(hu)代(chao),支付宝和微信也可以说是越来越像,最主要量大功能则是支付与社交;但是并不是他们给了我们什么功能,我们就会去用。我们会去权衡利弊,哪个安全性高?哪个适宜理财?哪个方便社交?哪个方便朋友间aa聚餐或者转账等等。
知乎与百度知道,表面上看同为问答社区,在百度巨头的压力之下,为什么现在知乎能够做的这么火?真如前面所说:“产品不仅是所有功能的集合,他们真正的价值可以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,而其中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建立自我形象与社会地位。”自从接触了知乎,我们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、原来这部电影还能这么解读、我终于知道老婆为什么那么爱生气了等等等;同时也给了一些大v答主们被崇拜被夸张的虚荣心(人都会有虚荣心,此处非贬义)。当然并不是说“百度问答”就完全不好,当我单纯的只想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时,我可能会选择百度知道;可是当我还想知道一些延伸的内容时,“知乎”无疑时更好的选择。这就是反思层次对我们的影响。
音乐市场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,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其实大家都差不多,但是他们的用户量和用户群却又不同。例如:我喜欢的歌曲版权归属、整个平台的用户氛围、平台的逼格属性等等;用户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建立自我形象,甚至用某一个产品的用户还是鄙视用其他产品的用户,这些都是反思层次所做的决定。
这边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登录页在本能层次都很漂亮,可是行为层次上,图1则考虑的比较少,图二图三都加入了第三方登录及注册等功能,体验更好;而图三更是加入了“skip”以及一张高清的背景图片,而这正是在反思层次所做的决定,考虑到用户是否可以先浏览产品再决定是否注册,已经一张优美的背景图和slogan相结合给用户描述一个简单美丽的小场景,引起情感共鸣。
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正式进入主题,插画设计在情感化设计中的运用;
以下将会通过不同的场景来分析其意义及制作思路。
01 引导页
图片来自老东家同事(马师傅)
现在几乎大部分app的启动页都会采取插画的形式,将产品的内容、功能、或者是升级的亮点表现出来。人们对于接受陌生事物过程中会产生紧张与不安,引导页的作用就是短时间内让用户对这款产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,缓解用户的焦虑与不安,让用户更快的进入使用环境。而且人们都是视觉动物,好看的插画更会获得用户本能的好感。所以我们在制作引导页时应该紧扣产品功能的痛点,表达时需要易于理解、符合产品调性且风格统一,可以通过一个个小场景、小故事、或者元素等方向来绘制插画。
02启动页
一款成熟的产品,肯定少不了百变启动页啦。每当节假日或者一些特殊的活动时,都可以欣赏到各大厂赏心悦目的启动页。既是对外宣传,也是在用户心中建立品牌形象,拉近与用户的距离。启动页只有短短的几秒钟,所以需要画面能足够的吸引眼球以及获得用户情感上的共鸣。这时插画则是一个绝佳的选择了,丰富的色彩、精致有趣的插画比真实的场景多了一层想象的空间,勾起用户的某段回忆或者感受,且更加亲切易于接受。绘制此类插画时需要考虑活动或节日面向的人群、产品调性、并且需要紧扣主题元素,让人能够在短暂的世界内理解其传单的含义。
03空态页面
当用户刚刚使用app不久时,肯定会遇到很多还未涉及的功能。可是空空的页面对于用户来说过于冷漠及不友好,这时候则需要去引导用户或者说明状况。而用户对于图片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文字,通过简单的插画直接表达此页面目前的状态,或者用户去使用某项功能,让用户易于接受和理解。此类插画应该简单易懂,与页面内容和文案相对应,并且不能和app整体风格出入太大。话说这次站酷的改版似乎也有一些这类型设计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