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设计常见手法之——亲近
其实很多设计并非你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,之所以呈现在你的视角里是自然而然的,其中和设计师对规则的掌握密不可分。
有时候,要做出好设计全凭的就是一种习惯。强制性让自己去做符合这些规则的设计。
不仅要靠平时大量去看去收藏好的东西,去实践去利用,日积月累。自己也要懂得去分析去判断。他人的哪里有亮点,好,好在哪里,不足之处又在哪里,多思考多总结。
在下图的设计中,作图如博弈,高手落子,一笔一画都是蕴藏着这些规律的。当然,并非说不能做出突破,超越常规的东西。但在与很多人还未到能沉淀到能独创出处于自己的大招的地步。那么所做的东西其实都是略散,缺乏完整度的,那还不如一般的套路。
但你看人家无论是左侧排也好右侧排也好,一样玩很6,你说他难道就不是创新?难到就做得不好?只是他把一个简单的原理做到了极致。
当你察觉到这些设计背后的东西,那可能就是你设计之路新的开始。
亲近从字面上的意思非常好理解,两个人兴趣爱好相同,喜欢的东西差不多,有很多东西不谋而合比较接近,虽然距离遥远,虽然从前形同陌路,但如今却一见如故,这就是亲近的感觉。
因为类似,因为志同道合,所以不论天涯海角,都有着似有似无的联系,如那天上的风筝,不管飞多高,那手中都有一根线在牵引。如那花果山的孙猴子,不论你怎么上床下跳,都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心。
当你理解了这一步,不是你去进行设计,而是不知不觉有个东西在牵引着你,呼唤着你,你会发现,原来最正确最恰当的那条路,就在那里,就看你来得早,还是来得迟。所谓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。就是如此。
很多人都知道扁平化的好,都接触过扁平化的设计。
但其实所有扁平化设计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,若是缺乏这个基础,盲目去做,那效果~
喜爱扁平化设计的你,可曾问过自己,你的图标都是统一像素的么?
你对字体的选用,大小间距的把控都到位了么?
你选用的图片能支撑起整个画面么?能让你的设计更加有亮点还是因为过于放大暴露出更多不足?你的排版布局是具有创造力的还是规整的?
是的,扁平化设计不需要你做太多的光效质感,但是更需要你在其他细节上下功夫。
如下图,看上去舒适美观的背后,是对图片色彩的严格把控。每一个板块,你都能从下一个板块找到相对应的色彩。
例:第一屏男一身上的衣服与最下边一屏的女子裤子色调般配,男一的裤子与中间一屏男二衣服颜色是般配的,同时也接近女子身上盖的毯子的颜色。更不用提画面中都是有颜色相接近的木质家具或地板。
因为色彩,选图的亲近,让你更容易感觉到这些都是一致的,是同一个品牌所传递的东西。因为减少了其他无关的色彩,只有在画面中出现过的色彩,简洁而不简单的效果就这么出来了。
这里我多说两句。在国外,网页设计是一整套系的设计思路的延展。在前期产品拍摄这个环节,大概就已经具备照片所要表达的风格与修图后的色调了。(甚至摄影师的薪资,公司在摄影上的投入还超越设计)
在这样的环境下交给设计制作才能一气呵成。从制作的结果来看,其设计感与调性,品质感远胜于国内大多数设计。
当然这也并非完全是技能不如。
在国内的话。。。客户提供的图片本身low或者根本就是各路摄影图片的拼凑而并非一套系,在产品素材上并未花费多少钱。客户寄希望于设计去解决这个素材不足的问题。
当然,我说的是大部分,现在部分电商商家已经重视起摄影这个环节了,但是更多的企业家却不够了解。
在这种情况下去做扁平……就像人家用飞机坦克你用弹弓。。。是有能用一些素材网上图片来提升档次的。。。但图片效果的真实性与合理度嘛……所以你对设计的追求就只是把东西做得美不需要太贴切就好了么?
当然。能在一切限制条件下发挥出来把设计做好的,那绝对是真爱。
上面几张图若是国外设计师,从摄影师给的素材库里拖拖,稍微修下就好了。而国内设计要做接近的效果。就这3张图,要色调一致,都是差不多人物肤质的,服装也接近的效果,一天还未必能找到。 (当然,只限于有追求的,普通设计不会想几张选图我还搞这么严密,有病)所以,人家花费一天时间锻炼到的“设计”的技巧,可能你要近2天时间。(因为大半天花费在找图上了)
回到正题,除了色彩之外,最常见的还是各个元素,位置之间的亲近。设计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。你设定了很多小的东西,很多人看不大出,等到揭晓答案的环节,才有人恍然大悟,原来如此。当你看到以下两个例子的时候,你看着排得很大气,但是你知道是怎么才能排出来的么?
再来一个更加贴近网页的案例吧。来自内啥……然后你会感慨,尼玛,这满满都是套路丫。。。当然,要你去原创,你确定你行?因为设计这门学问,绝对不止我今天讲述的这些,除了以上这些定律外,作品的高度,是无数个因素成就的结果。并非你单独掌控某一种定律就能完全做出来的。如果没有远超你动手能力的审美水平,没有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设计意识,没有对图片素材的严格挑选,不选到适合的图片不罢手的精神,对细节的执着追求,没有大毅力,没有梦想,我今天说再多的规则,就算你能理解,也是绝对做不出来这样的设计来的。
最后这个算是我给内部同事的作业。听完我以上的分析,再来看看下图,你能找到它其中用了我今天说的多少种手法么?它们又是在哪里呢?
END
其实一直想做这么一件事情,就是将设计语言平实化,通俗化,推广传播给普通人,消除与客户之间的代沟。也为自己未来做设计使用的一些手法提供依据。因为大部分自己一直都在用,真的不想一遍又一遍去向客户去解释,我为什么要这样去设计。
希望每个人也不要都小瞧了这些最基础的定律, 知道容易,行很难。有多少人还停留在知道,但是没养成习惯,总是做不到位的程度呢?
其实就拿我来说,也是总戒不掉少用一些字体。因为感觉都好的情况下难取舍。所以共勉之。